首页

优美之家足网

时间:2025-05-23 13:29:04 作者:中国加强核动力厂环境和安全事中事后监管 浏览量:72244

  中新网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自主研制成功的500毫米口径激光通信地面系统,9月15日在新疆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峰区域一处海拔4800米山顶完成部署,标志着中国首个业务化运行的星地激光通信地面站正式建成,并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

中国首个业务化运行的激光通信地面站,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一处海拔4800米山顶建成,远处雪山为慕士塔格峰。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该地面站的建成打通了星地激光通信全链条业务流程,将进一步推进星地激光通信的工程化应用,改变中国目前卫星数据接收仅靠微波地面站的现状。

  满足星地海量数据传输需求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快速提升,卫星技术呈现变革性发展的态势,卫星探测产生的数据呈几何级增长,海量数据无法及时下传的问题日益突出,该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太空资源的高效利用。但是,仅依靠设施规模扩充和局部技术指标提升已无法满足未来星地高速通信的需求,迫切需要颠覆性创新技术体制以彻底解决星地通信速率瓶颈问题。

中国首个业务化运行的激光通信地面站,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一处海拔4800米山顶建成,项目团队成员在站上科研区工作。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高级工程师李亚林介绍说,星地激光通信以激光为载体,可实现卫星与地面之间的高速信息传输,是未来星地高速通信的重要手段。区别于传统的微波通信,星地激光通信的优势在于可用频谱资源极其丰富、带宽可达数太赫兹(THz),相较于微波通信提高了十倍到近千倍。如果将频段比作道路,那么微波X频段是“单车道”,微波Ka频段是“四车道”,而激光可容纳成百甚至上千“车道”。此外,激光通信系统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保密性强,能够满足星地海量数据传输需求。

  全年均可开展星地激光通信任务

  李亚林指出,星地激光通信存在易受多云、雨雪等天气和大气湍流影响的问题,合理的站址选择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复杂非稳态大气信道导致的光束质量恶化,提高星地激光通信的性能和可用度。

  从中国大陆地理地形分布角度考虑,位于第一阶梯的帕米尔高原地区具有平均海拔高、气候干燥等特点,是极优良的站址地点。激光通信地面站所在的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峰区域大气条件好,视宁度优,可媲美世界一流光学站址,且气候干燥少雨,全年均可开展星地激光通信任务,为星地激光通信的业务化运行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自2019年以来,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帕米尔高原持续推进星地激光通信地面站建设,包括位于海拔约4800米的科研区和位于海拔3300米的保障区,激光通信地面系统部署在科研区,运维人员工作在保障区,未来将通过远程操作方式实现长期可靠的业务化运行。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高级工程师、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站长王建平说,高海拔无人区站点的建设和运维非常不易,前期整个团队在帕米尔高原上累计行程达30万公里,进行选址、测量、论证、建设等工作;这里无人区无路无水无电,容易出现缺氧高原反应,还会有极端恶劣气候,“面对这些困难,我们整个团队扎根边疆、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

  规划建设国家激光通信地面站网

  建设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空天院项目团队先后突破大气信道预测及任务规划调度、激光信号的快速捕获建链和自适应光学校正、复杂大气条件下的无误码传输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夜间星地激光通信的常态化运行。

中国首个业务化运行的激光通信地面站,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一处海拔4800米山顶建成,图为夜空下的该站。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近期,项目团队又攻克了白天强大气湍流、强背景光下的可靠星地激光通信难题,首次成功完成白天星地激光通信试验。这项工作将星地激光通信的可用时段提高了近一倍,进一步支撑了星地激光通信地面站的业务化运行。

  据项目团队介绍,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正加速发展星地激光通信技术,布局建设星地高速激光通信网络。中国星地激光通信发展也非常迅速,各项关键技术均已突破,正在开展工程化试验试用,以支撑后续的规模化组网应用。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研究员、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主任黄鹏表示,星地激光通信地面站的常态化运行,将充分积累星地激光通信的工程应用经验,为中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中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他透露,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当前正在规划论证建设国家激光通信地面站网,通过在中国西南、西北和东部布局建设多个激光通信站进行组网,可以进一步克服天气对星地激光通信的不利影响,大幅提高星地激光通信的可用度。(完)

【编辑:曹淼欣】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家邮政局:6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18.4%

日益增强的创新能力是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的核心引擎。技术革命性突破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广东作为科技创新大省,2023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9%,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发明专利有效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有效注册商标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为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布局宽广的科技创新研究基础,为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假期第六天,一南一北两省省长外出,关注同一个重点工作

防止流感叠加感染,我们该如何预防?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张欣11月1日健康报刊文表示,防流感要做好这几点!⑦

旅客入境时违规携带439只甲虫被查获 部分甲虫有活动迹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七个聚焦”之一,并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一系列新举措新要求,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广州地铁线网实现5G连续覆盖

WHO发布的《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有130万人死于与结核病相关的疾病,国际社会需作出更多防治努力。

绿色就业研究中心(长江基地)在湖北宜昌揭牌

4月24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纪念日。从4月20日至24日,海军在青岛、上海、广州、北海、湛江等城市举行军营开放活动,组织多型海军现役舰艇与公众见面。小新来到了青岛三号码头,带你“沉浸式”体验海军在舰艇上的工作生活。(董泽宇 李纯 青岛报道)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